原标题:“行走河南”黄河文化探访之旅走进洛阳 洛阳:一个古今辉映 诗和远方相会的地方
(资料图片)
“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”如果选择一座城来感受中国,很多人都会想到洛阳。5000多年的文明史让这座城充满了兼容并蓄、引人入胜的魅力。6月28日,由郑州报业集团旗下正观新闻与郑州晚报主办,一汽-大众SUV、星联城、邮储银行郑州市分行、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特别支持的豫揽山河 追光而行——2023“行走河南”黄河文化探访之旅走进第五站洛阳,依次对洛阳大众、洛邑古城、浦发银行洛阳分行、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、大河荟、小浪底等景点进行探访,在这个古今辉映、诗和远方相会的地方一次次进行打卡。
来洛阳“打卡”,体味古今文化碰撞
临黄河而知中国,临河洛而知华夏。
洛阳地处中原,八大古都之一,于河南省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,因居于古洛水北岸而得名,丝绸之路、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,夏、商、西周、东周、东汉、北魏、隋、唐等13个朝代先后都在洛阳建都,13个王朝的荣辱兴衰在此上演,建都史长达1500多年。
“八方之广,周洛为中,谓之洛邑。”洛阳古称洛邑,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洛邑古城,便是古都洛阳的缩影。这里有“分逶迤之旧洛,涨浩漾之新潭”的新潭遗址,有见证了状元文化根脉的文峰塔,还有府文庙、四眼井、吕家大院等历史遗迹,绵延着动人心弦的古城故事。
踏入园区,满街鲜衣华裾、衣袂飘飘,处处亭台楼榭、飞檐翘角。老少游客都选择在这里换上各种形式的汉服,并搭配发饰、披帛、团扇等配饰道具,沉浸式体验“梦里隋唐,尽在洛邑”的古韵场景。
洛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潘磊说:“园区深度植入盛唐时期洛阳城的风格风貌,厚植汉服文化优势,聚焦汉服业态提升,以‘汉服+’打造文旅新场景、新业态,形成‘服装+造型+拍摄+修图’一站式服务产业链,持续吸引游客汉服‘打卡’。”
待夜幕降临,洛邑古城也迎来了高光时刻。华灯初上,游人如织,灯火与湖光相映,穿过古城大门,就仿佛走进了盛唐梦境。
告别洛邑古城,一汽-大众SUV车队驶向洛阳的文化新地标,这是以“沉浸式+”及“青年设计+”为特色的大河荟项目园区。
“洛阳大河荟项目由洛阳城投集团倾力打造,集数字光影演艺、博物馆+商业、隋唐文化主题设计师酒店、剧本娱乐基地四大业态于一体,建成后将成为洛阳首个沉浸式都市文商旅综合体,开启城市更新的流量新模式。”大河荟工作人员乔一统介绍说,园区的整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,预计在今年10月全面开业,特别是大河荟的核心业态之一、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——《寻迹洛神赋》已于今年5月正式对外公演。
一汽-大众SUV车友李先生意犹未尽地说:“真是不错!洛阳古城、洛阳大河荟项目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,让文化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品得出味道!”
千年“水韵”,十三朝古都与两条大河的“缘分”
豫揽山河 追光而行—— 2023“行走河南”黄河文化探访之旅采访团队乘坐一汽-大众SUV继续前行,感受这座千年古都在传统中汲取养分,在发展中焕发新机,而这其中让人记忆最深的当数洛阳的各类博物馆。
在洛阳“遍地”博物馆,是洛阳城独特的标签。漫步大街小巷,一抬头,或许就会和一座博物馆不期而遇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宣讲员阮文阁介绍说:“截至目前,洛阳市共有102家博物馆,其中,三级以上博物馆12家,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。契约博物馆、军品博物馆、饮食文化博物馆等都独具特色,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水有关,也被称为中国最美博物馆。”
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,首先来到了空间开阔的游客大厅,大厅西侧设有一面巨幅玻璃幕墙,太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大厅,也照亮了置于大厅东侧的一艘大型古船模型。在大厅南侧,一条螺旋形步梯被数十根钢缆吊着,营造出“悬空”之感,颇有“网红打卡地”的潜质。
隋唐时代是我国古代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,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,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隋唐大运河的中心——洛阳市洛河与瀍河的交汇处。
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——晋豫大峡谷的出口处,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,下距郑州花园口128公里,控制着黄河92%的流域面积、91%的径流量和近100%的泥沙,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。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核心内容是调水调沙。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,人为制造“洪水”冲刷河道,将水库和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冲入大海,缓解、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淤积,遏止河床抬高。
目前,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处于调水调沙期。小浪底旅游公司工作人员刘凯介绍称:“调水调沙期间,小浪底风景区游客激增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,便可看到3股巨大的水流自闸门倾泻而出,犹如白龙出洞,让人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感受到‘黄河之水天上来’的磅礴气势。”
正观新闻·郑州晚报记者
樊无敌 陈君平/文 徐宗福/图